分享
提示词商单实战心得---指南与秘籍(上)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提示词商单实战心得---指南与秘籍(上)
2023年9月24日创建
一、背景
你好,我是夙愿。最近,夙愿在编写提示词商单过程中,积累了许多经验。我想,不如把这些心得分享给大家,或许能帮到正苦恼着如何更好运用 GPT4 的你。
本篇是上部分,主要是一些
“认知性”
的内容,比如模型的能力、限制,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与模型交互。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有所收获!
下一篇是
”技巧“
,正在更新中。。。
二、结构化Prompt的正确打开方式:从简到繁
最近,结构化 prompt 框架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,很多人开始用结构化 prompt 框架来编写 prompt。结构化 prompt 中有很多模块,例如 Role、Profile、Goal、Tone 等等,不同模块的功能划分得较为清晰,
正确使用结构化提示词框架可以达到出色的效果。然而,一些初学者可能会盲目地模仿他人的 prompt,误以为这是唯一的方法。
我推荐的做法是,初始阶段无需将结构化 prompt 视为使用的必备框架,用户应从简洁的 prompt 起步,逐渐进行完善和优化,使其使用更为流畅、便捷。关键在于首先让
GPT
语言模型发挥其
自由度
,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度的引导和限制,如此,生成的效果将更为理想。
A大对结构化prompt的解释
三、设定合理期望:
AI
的能力与局限性
📌
不能期望仅通过设计优质的 prompt,
AI
就能帮你完成所有工作。如果AI能协助完成80%的工作,那已经相当不错了。
因为
GPT
这种大语言模型本身存在限制:
1.
随机性
:模型每次产生的输出都会有所不同。模型产生的输出会有差异。对于同一 prompt,有时会给出满意的回答,但有时可能只能给出中等或不满意的回答。由于
GPT
模型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黑箱,我们无法知晓其输出规律,这就好比抽卡,有时可能会抽到好的卡牌,而有时则不尽人意。因此,要求模型每次都能稳定输出是不现实的。
2.
token 限制
:模型所能处理的文本长度有限,这意味着它不能输入或输出过多的文本。同时,其上下文记忆能力也相对有限,可能在你与模型的互动过程中,它就已经忘记了之前的聊天内容。
关于 token 的更多细节,将在后续进行详细说明。
3.
幻觉性
:模型的本质是“文字接龙”,它们不能真正理解文本内容,如同一只能模仿人类语言的鹦鹉。如果您试着向
GPT-3.5
提出“鲁迅为什么会殴打周树人”、“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是怎么回事”,你会发现它会毫无根据地编造答案。